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新闻动态
电厂脱硫项目盈利模式研究
来源: 时间:2013-07-2230 年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为此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电力行业近十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1年以来,电力装机容量实现了4 亿千瓦、5 亿千瓦、6 亿千瓦、7 亿千瓦四次大的标志性跨越,新增发电装机接近于前52 年的总和,到2008 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3 亿千瓦,其中火电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为75.87%。截止至2007 年年底,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3 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51%。《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0%的削减目标,为此需要重点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这其中的重点又在于实施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
我国火电厂脱硫工程从很早就在国内开始进行试验,但由于始终没有掌握成熟的核心的工艺技术,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中一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引进国外的成熟技术和设备又相对十分昂贵。一个300MW 的机组,建设一套湿法烟气脱硫工程,如主要设备大部分进口,其建设费用约为1000 元/kWh,总费用就达到3 亿多元。技术上的相对落后,资金上的严重不足,极大地阻碍了火电厂脱硫工程的实施和推广。
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国外脱硫市场的萎缩,而中国政府加大了环保投入的力度,法律层面上也逐步解决了一些困扰多时的难题,中国的脱硫市场得到蓬勃发展,国内脱硫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从2001 开始短短几年,专门烟气脱硫公司由几家激增到200 多家。
在脱硫工程建设中,电厂往往缺乏脱硫技术人才,在招投标、设备采购、施工管理、调试运行、设备维护等方面均力不从心,许多电厂因此倾向于采用项目总承包EPC 模式。
EPC 模式俗称“交钥匙工程”,在这一模式下,电厂追求的是投资更小化,脱硫公司追求的是利润更大化。由于脱硫产业的爆炸式发展,随着脱硫公司的增多,竞争日趋激烈,监管措施又难以及时到位,脱硫公司良莠不齐,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时有发生,EPC 模式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脱硫公司主要靠引进国外的脱硫技术,但由于急功近利和人才不足,重点往往放在对项目的争夺上,忽视对脱硫技术的消化吸收,不重视二次开发和创新,难以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2.为了在竞标中赢得项目,脱硫公司不断压低脱硫造价,一旦中标,就在建设中采取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等各种手段减少投入,造成建成的脱硫设施先天不足,故障频繁,投运后不能稳定运行。
3.脱硫公司只重视项目竞争和建设,项目完成移交业主后脱硫公司即退出,售后服务普遍未受重视,脱硫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业主得不到脱硫公司有效和及时的支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有实力的脱硫承包商在电厂脱硫工程建设中引进了BOT 特许经营模式。
BOT 环保建设项目一般有以下特点:规模较大,资金需要量大;技术要求高;具有盈利能力;使用期限长。
电厂脱硫项目是典型的环保建设项目,具备BOT 项目的要求,其一方面耗资巨大,建造和运营过程中要求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倾斜能够保证脱硫设施投资者从处置污染物和后期产品出售中获得稳定收益。而且,脱硫设施的使用寿命一般都较长,因此适宜于用BOT 方式进行投资。
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已联合颁布了开展火电厂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首先在几大发电集团公司选择十个左右脱硫项目开展特许经营试点(即BOT)。2008 年1 月18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率先在电力行业推出了脱硫业务BOT 特许经营模式,首批试点项目11 个,涉及6 大发电集团,参与试点的项目总装机1500 万千瓦。
脱硫业务BOT 特许经营模式,即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火电厂将国家出台的脱硫电价、与脱硫相关的优惠政策等形成的收益权以合同形式特许给专门化脱硫公司,由专门化脱硫公司承担脱硫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并完成合同规定的脱硫任务。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此次首批获得试点资格的7 家脱硫公司之一,其市场总监冷小波表示,电厂脱硫外包就好比老百姓家里装修,如果仅仅让脱硫公司承包工程,难免隐患重重。实行特许经营后,电厂脱硫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日常管理将全部由脱硫公司负责,国家对电厂实行脱硫电价,即每度电加价0.015 元,脱硫公司的收入即来源于此。电厂则只需将10~20 年的脱硫业务经营权授予脱硫公司,脱硫公司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陆续获得回报。也就是说,电厂将不再需要先期支付项目费用,由于要靠长期运营来获得利润,脱硫公司必须要考虑包括健康、环保指标、返修费用等长期目标。
而此前一直扯皮的脱硫责任,今后也将完全
上一条:把石头磨到800目的设备
下一条:石油焦粉成为燃油替代品的可行性